各中小学、幼儿园: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落实《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要求,经研究,决定开展2025年六合区人工智能教育案例征集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一、征集时间
2025年9月22日至2025年10月21日。
二、参与对象
全区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区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科研员
三、征集内容
(一)案例类型
1.AI赋能课堂教学:围绕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场景,教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革新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的案例。例如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辅助备课、授课,构建“人机共教”教学结构;开展人工智能赋能的跨学科、项目式、大单元学习;在不同学科中,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提升教学效果;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教学场景等。
2.AI赋能个性化学习:聚焦指导学生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开展自主学习的实践成果案例。例如教师利用自主设计研发的智能体等智能学伴为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助力学生解决学习难点、提升学习效率,培养学生人工智能素养与创新能力等。
3.AI赋能教育管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学校日常管理、家校协同等领域的实践应用案例。例如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升级校园管理系统,优化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流程;落实市、区、校三级数据安全防护,搭建校园人工智能风险防控机制等。
4.AI赋能教育评价:围绕人工智能在教育评价、学情诊断中的应用实践案例。例如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学生全过程综合评价体系,替代传统单一结果评价;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开展学情分析,精准识别学生知识薄弱点,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建立教师多维度测评体系,通过各类智能研修工具整合教师教学数据,生成教师专业发展画像,助力教师成长等。
5.AI赋能教研科研:聚焦人工智能在教研活动、教育科研中的应用案例。例如依托市、区、校三级教研体系,开展人工智能赋能的教研活动,形成的可推广的教研模式;教师参与人工智能教育专项课题研究形成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等。
6.AI赋能五育并举:围绕人工智能在育人全流程、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中的应用实践案例。例如在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中的应用;强化学生人工智能伦理道德教育;在特殊教育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
(二)案例要求
1.案例应聚焦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痛点难点问题,结合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提出明确的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瞻性。
2.案例实施应持续半学期以上,应用效果良好,能提供可验证的数据支撑(如学生成绩提升、参与度变化、作品成果等)。
3.案例应具备真实性、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能够为其他学校和教师个人提供借鉴经验。
4.案例需符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工智能伦理素养,避免出现惰化学生思维能力的倾向。
(三)提交材料
1.案例信息表:按统一模板填写(见附件1),包括案例概述、背景分析、实施过程、技术应用、成效总结、经验反思等六个部分,字数不少于3000字,同时以Word和PDF格式提交(PDF格式加盖学校公章)。
2.佐证材料:为进一步说明案例实施过程及产生的效果,可提供以下材料进行佐证。
(1)文本类材料:包括课程课件、教学设计方案等,需以PDF格式整理提交,完整反映案例实施的核心思路与内容设计。
(2)视频类材料:即案例说明视频,录制采用“演示文稿演示+屏幕录制+语音解说”模式,主讲人无需出镜,视频时长控制在6分钟以内,格式为MP4,分辨率不低于1280×720(720P),文件大小不超过500MB,确保画面与音频清晰可辨。
(3)成果类材料:呈现案例实施后的实际成果,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专题网页、资源链接二维码、功能型AI小程序及智能体应用等,能直观体现案例的实践价值。
若案例实施过程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文字、图片、视频、音乐等内容,必须在对应材料中明确标注生成来源与生成工具,确保内容溯源可查。
四、资格审定
1.有政治原则性错误、概念性错误及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案例,取消参加资格。
2.报送案例必须为原创作品,不得剽窃、抄袭他人成果,作者应对案例的真实性和原创性负责。
3.案例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由作者自行承担,六合区教师发展中心拥有获奖案例的使用权,可用于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4.案例征集根据自愿参加的原则,1个案例填写1位作者。
五、评审推广
区教师发展中心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汇编《2025年六合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优秀案例集》,举办案例分享活动,并择优推荐参加市级竞赛评比。
六、组织保障
1.各学校、幼儿园要高度重视本次征集活动,组织教师扎实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
2.各校(园)填写案例汇总表(见附件2)并盖章,以校为单位集中报送。本次活动将根据各校报送数量和获奖情况评选组织奖。
3.请各校(园)于2025年10月21日前,将汇总表Word版、加盖公章的PDF版,以及按案例类型分类的申报案例材料打包发送至区教师发展中心,提交地址:https://pan.baidu.com/disk/main#/transfer/send?surl=ADsAAAAAABPaXw。
未尽事宜,请与区教师发展中心信息资源处姜姗老师联系,联系电话:57118770。
六合区教师发展中心
2025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