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下午,六合区德育中心组第九期研训活动在竹镇镇中心小学顺利开展。本次活动以“以生命之名 赴感恩之约”为主题,通过课堂展示、专题讲座和沙龙研讨等形式,深入探讨德育教育的实践与创新,区德育中心组成员及竹镇镇中心小学班主任老师们参加本次活动。
课堂展示:聚焦生命教育,传递感恩力量
活动伊始,竹镇镇中心小学马浦老师执教的《15分钟小达人》班会课别开生面,以“情景模拟+反思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
课堂上,同学们以“小小主人翁”的身份,集体撰写《给校长的一封信》,真诚建议学校开展安全、文明的课间活动,如跳绳、阅读角、棋类游戏等。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辨与表达能力,更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责任与担当,展现了德育教育的生动性与实效性。
随后,北京东路小学棠城分校张慧老师执教的《生命萌芽 母爱如斯》一课中,张老师通过植物种子萌发、动物孵化、人类生命孕育等直观视频素材,将抽象的生命起源概念转化为学生可感知的具象符号,并结合班级学生的出生照片,建立起"生命与我"的深刻联结,让珍爱生命的价值观自然浸润心田。
课堂充分彰显了德育生活化的实践智慧,学生们通过沙袋负重、弯腰系鞋带等孕妈妈生活模拟活动,亲身感受孕育的艰辛,构建起多维情感场域;通过角色代入、特邀嘉宾、家长连线等创新形式,让学生在"看、听、做、思"的立体化体验中完成价值观建构,为小学高年段生命感恩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教学范式,展现了生命教育的温度与深度。
专题讲座:以“观”促改,提升班会课实效
竹镇镇中心小学焦絮老师围绕班会课的设计与实施,作了题为《以“观”促改,以“情”促变:让班会课有实效》的专题讲座。焦老师结合自身实践,强调班会课应注重观察学生需求、融入情感教育,并提出“情境创设—问题驱动—情感共鸣—行为引导”的课堂模式,为与会教师提供了可操作的德育教学策略。
沙龙论坛:深化德育实践,赋能专业成长
竹镇民族小学的党支部郭书记和丁校长作为点评嘉宾参与了本场活动。郭书记强调小学德育工作是塑造学生价值观与品格的基石,而班主任作为德育关键实施者,其成长极为迫切。只有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与育人能力,才能更好地落实德育目标,引领学生健康成长,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
丁校长则从主题涉及的适切性、活动设计的有效性、学生主体性体现、德育渗透深度等方面对两节班会课进行了细致点评。其他与会老师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现场讨论氛围浓厚。
活动最后,六合区教师发展中心德育研训员曹敏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专业点评。曹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执教教师的课堂设计和教育理念,并指出德育工作应紧扣学生实际,将生命教育与情感体验深度融合,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同时,她鼓励青年班主任不断创新工作形式,提升德育课程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六合区德育工作者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进一步推动了区域德育课程的优化与发展。未来,六合区将继续以生命教育为纽带,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助力学生健康成长,谱写德育新篇章。